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小禾虫变“致富虫” 要闯几道关

发布日期:2023-12-06 18:48    点击次数:199

  临近中秋,位于珠三角的老饕们等来了味觉的丰收季——鲜美禾虫即将走上餐桌。

  近年来,因禾虫产业资源优势明显,且率先形成了产业规模,珠海市莲洲镇获授“中国禾虫之乡”称号。经过多年培育,亿万条禾虫从这里“游”向全省多个市县,成为莲洲镇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新抓手。

  小小一条虫,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据相关研究机构测算,目前我国每年国产和进口禾虫总量约200—300吨左右,而年餐饮需求量保守估计可达1000吨以上。

  珠海产禾虫能否“游”得更远?小小禾虫能否摇身变成“致富虫”?多方都在协力探索,但目前来看,这条路并不容易。养殖成本较高、知名度低以及禾虫本身的季节性,都是珠海禾虫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仍有待一一突破。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王韶江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

  种苗培育是关键

  清代《香山县志》记载:“禾虫如蚕,微紫,长一二寸,无种类,禾将熟时由田中随水出,俗以络布为罾收之,人所嗜食,其利颇多。”

  禾虫学名疣吻沙蚕,在我国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地均有分布,因在早晚两造水稻孕穗扬花时成熟,故名禾虫。

  张开网兜,在昏黄的灯光中捕捉随潮水漂浮的禾虫,是不少珠三角农村人的童年回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禾虫船一次可捕捞数百斤禾虫。后因水域污染、农药滥用、过度捕捞等,稻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禾虫数量日趋减少,价格也水涨船高。

  能不能脱离自然环境,人工圈养禾虫?省内有关科研院所、心思活络的农民开始试验,并陆续取得了技术突破,攻克了禾虫育苗关键技术工艺。但人工育苗成活率低、养殖方式单一等行业问题也严重制约禾虫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6年,在珠海上大学的宋帅莹也成为“攻关”大军中的一员。“偶然的机会尝到斗门的禾虫,口感十分惊艳。又了解到禾虫几乎全靠野外捕捞,市场供不应求,感觉是个创业的机会。”

  四处调研之后,宋帅莹更加坚定了信心,“珠三角当地出产的禾虫视新鲜程度及当季产量批发价格约为80—150元/斤不等,通常本地所产禾虫凭周边饭店及市场即可消化。东莞、佛山、中山以及广州番禺、珠海斗门的批发市场中都有禾虫批发档口,由于本地虫产量有限,该些批发档口经常需要从越南、我国广西等地收购禾虫进行销售,仅番禺市场的三个禾虫批发档口年销量可超70万斤。”

  随后,宋帅莹和朋友一起组织起技术团队,开始小范围试验,并接连取得成功。

  “我们培育苗种所用的优质种虫,主要来自磨刀门水道沿岸灯笼沙及竹排村岛屿滩涂,虫体个头较大、浆汁饱满、活力十足,口感香糯且富有弹性、鲜香中带有回甘。”宋帅莹说,根据该品种团队自主研发了禾虫浮游苗及标出苗的培育技术、禾虫稻田套养系统、禾虫滩涂养殖系统,自主育苗苗种孵化率与投放存活率超过九成,在养殖试验田中做到了每平方米可养殖禾虫肉虫2斤,年亩产300斤以上。

  如今,宋帅莹创办的珠海市斗门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悦禾农业”)已经拥有1000平方米的育苗车间,以及213亩滩涂养殖示范田及577亩稻田养殖示范田,禾虫种苗供应每年可覆盖3000亩土地,生鲜禾虫年产量超14万斤。

  养殖投入是“门槛”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禾虫也即将迎来收获的时刻。

  在位于莲洲镇的悦禾农业稻田禾虫养殖示范基地,大片水田映入眼帘。左侧的稻田禾虫套养区,多年生水稻随风摇曳;右侧的高密度禾虫养殖区,表面看上去一片“荒芜”,淤泥之下却是生机勃勃。

  “2022年,公司在莲江村建起了90亩的稻田禾虫养殖示范基地,其中‘套养田’有60亩。”宋帅莹介绍道,“套养田”就是稻虫共生的种养模式,为了更精细化地人工管养,公司专门设置了一个禾虫稻田套养系统,能及时为土壤提供土肥水肥等。

  据介绍,禾虫与水稻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腐烂的稻根和茎叶为禾虫提供营养,水稻根系和中空的茎可为禾虫输送氧气;禾虫以土壤微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可减少水稻病害发生,禾虫钻洞可松动土壤,其粪便是优质的有机肥料。

  目前,悦禾农业的这套模式已经趋于成熟,在广东7个市县实现稻田禾虫套养技术推广。

  今年5月,悦禾农业约4000万尾禾虫苗被投放到位于台山市都斛镇的农田里,并以此为示范,向当地农户推广水稻禾虫套养的新型养殖模式。

  “禾虫苗投放后,预计第一年的亩产在50公斤左右,到第三年进入稳定期后,每年亩产值将在150公斤左右。”宋帅莹表示,目前禾虫的收购价每公斤在240元左右,稳产后,预计每亩每年将产生3.6万元收益。

  几乎所有可以查询到的资料,都对这套新型养殖模式寄予厚望:一方面是可以促进小块撂荒地复耕,增加粮食产量;另一方面,身价昂贵的禾虫,也是农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利器”。

  然而现实中,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似乎不那么顺利。

  作为“虫中贵族”,禾虫对养殖环境要求也很高——首先水质要干净、水咸淡也要适宜,泥巴的松软度要适中,最好每天能模拟潮汐涨落进行灌溉。哪一条不达标,禾虫就无法顺利生长,更有甚者直接爆体而亡。

  即便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水稻禾虫套养的金钱、时间、人力成本也是一道不低的门槛。

  宋帅莹坦言,传统水稻种植,虽然收益低,但投入也低,不用每天去田间照看。让普通农户一亩地投入数千元买禾虫苗,想养好还要每天看护,是很多农民难以接受的。此外,因禾虫生长期长达8个月,期间不能使用农药,且要经历一次水稻收割,对水稻、禾虫产量都也会有一定影响。

  “公司在前期也尝试过免费送禾虫苗给农户,并进行免费指导。即便如此,有些农户思想也一时间转变不过来,就想着像种水稻一样‘靠天吃饭’,平时疏于管理,收益自然不会好。”宋帅莹说,总体而言,购买禾虫苗的农户主动性、积极性都要高出许多,也服从指导,禾虫产量也高。

  时间是最大的“敌人”

  跨过技术关、养殖关,禾虫的季节性、地域性成为限制其产业规模的最大关隘。

  禾虫每年农历4、5月和9、10月的初一、十五是繁殖高峰期,且繁殖后的禾虫就会很快死亡,导致只有产地附近的人才有机会品尝这道美食。

  如何让禾虫跨越时间,成为萦绕宋帅莹心头的难题。

  宋帅莹首先想到的是延长禾虫的繁殖期。“因为温度的不同,各地禾虫的繁殖期也有先后。”宋帅莹说,目前其已经在省内西部的山区试验成功,那边的禾虫与珠海禾虫上市期能衔接上。

  然而根本性问题还是无法解决,怎么让市民全年都能吃上禾虫?

  2021年年中,悦禾农业与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出资成立中科悦禾联合实验室,通过“产业+技术”的强强联合和深度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推进水产农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综合开发。

  根据该实验室的技术,悦禾农业已经开发出禾虫冻干、禾虫汤包、禾虫酱等一系列产品。

  “因为产业规模问题,产出的新鲜禾虫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宋帅莹说,开发这些产品主要是在做技术储备。因为禾虫的季节性,每年能吃到新鲜禾虫的时间很短,禾虫产量上来后,市场无法消化掉的部分可以做成流水线产品进行销售。

  在宋帅莹的规划中,味道鲜美的禾虫有走向全国的潜力。“福建有一种‘土笋冻’,所用的主要材料就是一种形似‘小笋’的海沙虫,很多游客去旅游都要尝试一下。禾虫与海沙虫有诸多类似之处,但知名度却有很大差距。”

  悦禾农业稻田禾虫养殖示范基地所在的珠海市莲洲镇,有“中国禾虫之乡”的美誉。为扶持禾虫产业,各级政府也推出针对性政策,甚至举办了“禾虫文化节”。然而即便如此,囿于季节性、产量等原因,珠海禾虫的品牌依旧不够“响亮”。

  “提到珠海,人们更多的是想起珠海渔女、长隆海洋王国、航空航天博览会,甚至白蕉海鲈鱼,但很少外地游客专门来珠海吃禾虫。”宋帅莹建议,随着禾虫产量的提高、产业链的延伸,珠海可在未来推出禾虫体验研学线路、建设禾虫科普馆,将禾虫与珠海深度“绑定”,打造成一张独一无二的美食名片。